目前得票數:1 票
請先登入以投票。
本研究探討自製太陽能電池的製備及發電效率變化,以理解其衰老程度及環境照度影響。實驗使用吲哚並喹噁啉(Indenoquinoxaline)作為光敏材料,透過三用電表測量電壓與電流,並使用光照度檢測軟體測量環境照度進行對比。得出光敏材料吲哚並喹噁啉的製備比例為茚三酮:二嗅鄰二甲苯 = 11:9(g),最適溶劑為乙醇,可在最短時間內產生最多光敏材料。實驗結果顯示,太陽能電池的輸出電壓隨時間衰減,初期因電荷需平衡而衰減較快,後期則因光敏材料結構改變導致電荷移動效率降低。而發電的最佳環境照度為2000~8000lux,而8000lux效果最佳,超過此範圍則效能下降,推測因過高溫度影響或光敏材料結構受損,導致輸出電壓下降。
關鍵字:
太陽能
發電
光電轉換
作品所屬領域:
生活科技
可負擔的潔淨能源 永續城鄉
網路人氣獎
候選作品
女性桂冠獎
資格不符
科學勇士獎
資格不符
科學新秀獎
資格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