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光」單元為國小階段的重要學習內容,學生需理解光的直線前進、反射與折射等基本特性。
然而傳統教學方式多以靜態圖示與制式實驗操作為主,學生往往僅停留在記憶性理解,缺乏實際應用
的脈絡與問題解決的能力。為使學生從生活經驗中主動建構科學概念,本教案導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
標(SDGs)第七項:「可負擔且清潔的能源」,並結合全球公益行動「一公升光明」計畫,設計具探
究性與行動性的課程活動。
「一公升光明」是一項利用回收寶特瓶與清水導入自然光、照亮暗室的創新做法,適用於缺乏穩定電
力資源的地區,具有低成本、高實用性與社會關懷價值。課程中透過此真實案例,讓學生帶著問題意
識進行觀察與討論,並在教師引導下運用 5E 探究教學策略 (引起動機、探究探索、解釋建構、延伸應
用、表現評量),完整經歷一個科學探究的歷程。
關鍵字:
光的特性
一公升光明
SDGs 7
作品所屬領域:
物理
可負擔的潔淨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