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得票數:31 票
請先登入以投票。
近年來食安風暴等新聞使人懼怕,這使社會大眾對於食安議題的意識抬頭。除了外食族的食品安全問題,免洗餐具的使用也漸漸受到關注。政府機關不斷在呼籲民眾減少免洗筷的使用,因此我們想藉由實驗,證實政府施行政策的原因,同時也提供民眾簡易檢測的方法。
此實驗以簡單的實驗方法,模擬「以竹筷食用湯食」以及、「竹籤串燒烤肉」所造成的免洗餐具的化學變化。主要研究竹製免洗餐具的成分,以及在浸泡和燃燒後可能產生的物質,並評估其對人體健康的潛在影響。
研究分為兩個主要方面:檢測竹筷中的漂白劑,以及竹炭水中的鈣離子和酸鹼度。
首先,我們以不同廠牌之竹筷分別以碘滴定法、Ce(IV)-variamineblue方法及藍碘試紙綜合分析各廠牌的竹筷所使用的漂白劑種類。
最後我們也使用了不同廠牌的竹籤 ( 以下將命名為A牌及B牌 ),定量火烤,製成竹炭水並利用螯合滴定及酸鹼滴定檢測竹炭水中的鈣離子濃度,結果顯示不同廠牌和燃燒時間的竹筷製成的竹炭水中鈣離子濃度和酸鹼度有所不同,提供了對竹炭水品質的評估依據。
這些數據顯示,免洗竹筷在使用過程中可能溶出化學成分,進一步研究有助於確認其中是否含有有害化學物質或微生物污染。本研究結果可作為政府制定食品安全政策的參考,並提供消費者選擇健康餐具的依據。未來可進一步拓展至其他外食常用餐具的安全性評估,推動更健康與環保的飲食文化。
關鍵字:
竹製產品
漂白劑
竹炭水
作品所屬領域:
化學
健康與福祉 淨水及衛生
網路人氣獎
候選作品
女性桂冠獎
候選作品
科學勇士獎
資格不符
科學新秀獎
資格不符